文/毕研韬
北京某餐馆近日贴出“本店不接待日本人、菲律宾人、越南人和狗”的告示,引发争议。这究竟是爱国表达,自我营销,极端民族主义,还是出于其他心理和动机?对店主所谓的“言论自由”,是要批评引导,还是要顺其自然、依法保障呢?
该餐馆老板此种做法无疑只是个人行为,更多地可以看成是营销的一种噱头。但是这一告示经由国内外媒体曝光,加上过度的解读就变成了一个国际事件。
法国文论家罗兰·巴尔特说,作品一问世,作者就“死”了。北京这家餐馆的告示贴出来后,世人如何解读,店主就无法控制了。店主的事后解释,或许被视为狡辩,有可能不被社会采信了。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立场、利益和先前的认知,进行个性化解读。越南某官方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,“这不是爱国主义,而是愚蠢的极端主义。”与此相反,国内却有一些人称之为“血性”、“爱国”。
对这份告示,当事国越南、菲律宾的网民表达了“愤怒”和“抗议”,将其贴上“愚蠢”、“狭隘”、“极端主义”、“种族主义”等标签,而非当事国的舆论则相对温和。并不意外的是,笔者再次听到那种了无新意的论调:中共鼓励民族主义情绪蔓延,借此转移国民对国内矛盾的注意力。“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”,这也是陈词老调了。
中国民间确实潜伏着强烈的爱国激情,“仇外”告示就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。显然,各当事国应尽早改变思路,积极接触对方民众。但必须指出,外界的解读,暴露了中国过去严控社会表达的后遗症:中国媒体和网民的“激进”言论常被视为受到官方鼓励或纵容。这种印象有损中国的国家利益。中国亟须推动传播主体多元化,鼓励非官方主体参与对外交流,以消除这类误读。
中国社会正变得更加开放、更加多元。这家餐馆的告示在中国国内也受到激烈争议,所以它只能代表一小部分中国人的观点。外界将其归结为“中国人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又一例证”,有失简单,反映出传播者的对立情绪。越南和菲律宾都有网友上升到政治层面,声称这是政府洗脑的结果,“是中国政府和执政党的错”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一些靠类似噱头来营销的商家,不妨想想当年英租界“华人与狗不得入内”的告示,刺痛了多少炎黄子孙的心。倘若中国人在越南、菲律宾再次看到“华人与狗不得入内”的告示,我们又作何感想、如何反应呢?
有越南网民表示,这块告示“是在向年轻一代传授仇恨” 。此言不无道理。中国的崛起,需要国人的内心强大起来。因此,笔者建议店主王先生不妨换上一块“欢迎各国朋友光临”的新告示,展现中国人平等、大度、好客的胸怀。这才是爱国的民间外交之举。对于媒体而言,炒作此类个别事件无疑徒增中外民间误解。
(作者是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。本文原载《环球时报》2013年3月1日第14版)